因此,韩国的情况也验证了上述观点,即资本金不足是在市场条件不健全情况下企业快速膨胀增长的产物。
现实中,近几年融资性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类金融机构违法违规经营案件频发,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蔓延到正规金融体系。如何推进关键性突破 1.重塑政府金融管理行为模式首先要重塑政府的金融发展理念 金融发展理念包括价值观和技术两个层面。
最终董事长和总裁(行长)的关系演变成董事长老大、总裁(行长)老二,在相当程度上扭曲了委托代理关系。主体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和风控能力仍是决定我国金融体系服务效率和风险程度的关键性因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金融风险的关系。总的来看,深化金融改革需要实质性和关键环节的突破,早下决心方可以获得主动性。调整政府行为模式需要改变目前有关部门管得过多、过细、过严的做法,切实下放行政权力,简化办事程序,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将本应属于金融机构自身管理权限的管理权力还给金融机构,降低金融机构因行政管制而带来的成本。
2013年8月成立的金融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协调解决行业共性问题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问题仍然突出。二是要从试点入手,深化主体金融机构改革,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4. 场外配资监管缺失 不同于场内融资融券配资处于实时监控中,场外配资公司配资业务具有隐蔽性,其风险在于杠杆比例和杠杆规模等因素的不可测和不可控,以及杠杆资金的流转不清晰和不实名,从而影响监管层对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金融杠杆判断以及系统性风险的防范。
此次中国救市采取的则是证金公司直接入市购买股票的方式,导致将来会产生一系列退出时的问题,例如损益的分担计算、可能对市场带来的冲击等。但从一段时间内观察,市场状态涨跌是伴随着期现货价差调整存在的,股指期货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市场价格发现的作用。2. 股指期货的再认识 尽管我们在本轮股市巨幅波动中发现在波动幅度较大的当日,期现货联动现象较为明显,有高频交易的可能性存在。内容提要:本文从融资融券结构失衡、股指期货、熔断机制与磁吸效应、场外配资监管缺失、金融行业联动特征与分业监管制度的不匹配五个方面反思了2015年的股市异常波动。
关于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的原因 1、融资融券结构失衡 从实践角度,融资业务与融券业务的结构决定了该机制能否实现风险对冲和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运行。从持仓结构看,机构投资者的空头套保持仓没有打压市场,反而有助于缓解股市抛压、提高股市稳定性。
随着金融机构间的业务融合不断加深,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风险敞口在逐步加大,同时金融机构的资产与金融市场的关联度也在逐步提升,这使得在危机时刻金融风险传递更加迅速和普遍,如果监管协调不足,在分业监管体制下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在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就必然显得力不从心。例如,当前券商和基金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要求相对较为宽松、而银行体系、信托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较为严格。其次是救市措施及退出安排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关于救市措施的评价 首先是在救市时点与舆论引导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参考美国实施QE不同阶段的做法,在开始启动QE等救市举措时,通常会配套宣布这些刺激政策的政策目标、将来退市的标准等,这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救市政策。另外,在危机应对过程中,市场看不到清晰、明确、权威的与市场沟通的行为,加大了市场的猜测和疑虑。再次是救市过程中的频繁规则变动以及行政色彩较浓的管制措施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在此次股市救市之前,许多投资者反映说,2015年以来不少国际金融机构开始明确看好中国市场,许多标志性的金融开放措施都被视为是接近完成的最后一公里,例如SDR的加入、MSCI等指数的加入。
5. 金融行业联动特征与分业监管制度的不匹配 随着金融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机构间的功能边界逐渐模糊,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能够提供功能相同或相似金融产品或服务,按机构类型进行分业监管容易产生监管标准不统一与监管真空,使监管套利问题非常突出,形成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隐患。且从我国股市参与者结构而言,由于投资者以散户为主,羊群效应更为突出,加上A股实行T+1交易制度,同时在熔断机制设计上触发熔断的门槛较低,两挡熔断阈值间隔较短,因此出现的磁吸效应更为突出。
同时救市干预中采取了不少行政色彩和管制色彩比较浓厚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部分国际投资者担心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以及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是否会继续。尤其近年来新兴起的互联网融资借贷,具有参与主体多样化、业务模式差异大、网络借贷跨行业、跨区域等新型特征,进一步加剧了潜在的风险传染性和监管的难度。
此外,对冲机制和转融券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对冲工具,证券公司的自有资金一般通过购入沪深300成分股用于股指对冲,这意味着投资者实际能够融入的标的券更少。在解决场外配资的监管问题上,可参考中央交易对手的思路。最后在股灾救市过程中的监管协调问题值得关注。不少国际机构投资者担心这种规则的不稳定会带来强烈的政策风险,进而导致他们担心如何向他们的投资者解释,同时也担心将来如果政策频繁变化是否会导致他们在需要满足投资者赎回等要求时无法满足这种客户的要求。相比而言,在欧美发达市场,融券标的不仅包括大盘蓝筹股,同时也包含中小盘股票,不同的融券标的满足了客户对不同类型融券的需求,也扩大了股票价格发现的范围。为了稳定市场预期,市场观察到官方媒体的口径过于一致、也没有对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清晰的正面回答,导致通过官方纸媒传播的声音偏于含糊和乐观,但是微信等自媒体传播的则常常是在信息不透明的条件下的偏悲观的猜测,这样就形成了官方纸媒与高效率的自媒体的二元并行,并且自媒体在事实上的影响力更大。
因此在监管部门清理场外配资的过程中,由于对场外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规模估计不足,清理场外配资引发的账户强制平仓进一步引起了流动性风险加大,短时间内大规模出售股票资产引发资产价格下跌,更广泛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间接受到影响,导致了资产价格螺旋式下跌和金融全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加大。本轮股灾起因是监管部门清理场外配资,但对于清理场外配资的影响估计不足,特别是当市场已经出现了强烈反应时监管部门未采取必要的措施。
在救市进程中,各个监管部门的反馈和步调如果协调不力,就容易使得救市错过恰当的时点,可能导致市场风险不断恶化。关于救市措施,作者认为,首先是在救市时点与舆论引导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其次是救市措施及退出安排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再次是救市过程中的频繁规则变动以及行政色彩较浓的管制措施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最后在股灾救市过程中的监管协调问题值得关注。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进入 巴曙松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股市异常波动 救市措施关于救市措施的评价 首先是在救市时点与舆论引导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3. 熔断机制与磁吸效应 与境外市场熔断机制相比,中国A股市场指数熔断机制具有指数熔断第一档阈值较低、两档熔断阈值间的间距较小、最后一档熔断阈值设置过低、熔断的时长占日交易总时间的比例较高等特点,在熔断机制设计上中国触发熔断的门槛较其他国家更低,或者说触发熔断的容易程度较其他国家更高。从持仓结构看,机构投资者的空头套保持仓没有打压市场,反而有助于缓解股市抛压、提高股市稳定性。为了稳定市场预期,市场观察到官方媒体的口径过于一致、也没有对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清晰的正面回答,导致通过官方纸媒传播的声音偏于含糊和乐观,但是微信等自媒体传播的则常常是在信息不透明的条件下的偏悲观的猜测,这样就形成了官方纸媒与高效率的自媒体的二元并行,并且自媒体在事实上的影响力更大。再次是救市过程中的频繁规则变动以及行政色彩较浓的管制措施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成熟市场上救市的重点是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少数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通常是采取央行提供流动性的方式。参考美国实施QE不同阶段的做法,在开始启动QE等救市举措时,通常会配套宣布这些刺激政策的政策目标、将来退市的标准等,这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救市政策。
同时救市干预中采取了不少行政色彩和管制色彩比较浓厚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部分国际投资者担心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以及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是否会继续。不少国际机构投资者担心这种规则的不稳定会带来强烈的政策风险,进而导致他们担心如何向他们的投资者解释,同时也担心将来如果政策频繁变化是否会导致他们在需要满足投资者赎回等要求时无法满足这种客户的要求。
此次中国救市采取的则是证金公司直接入市购买股票的方式,导致将来会产生一系列退出时的问题,例如损益的分担计算、可能对市场带来的冲击等。例如,当前券商和基金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要求相对较为宽松、而银行体系、信托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较为严格。
随着金融机构间的业务融合不断加深,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风险敞口在逐步加大,同时金融机构的资产与金融市场的关联度也在逐步提升,这使得在危机时刻金融风险传递更加迅速和普遍,如果监管协调不足,在分业监管体制下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在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就必然显得力不从心。本轮股灾起因是监管部门清理场外配资,但对于清理场外配资的影响估计不足,特别是当市场已经出现了强烈反应时监管部门未采取必要的措施。相比而言,在欧美发达市场,融券标的不仅包括大盘蓝筹股,同时也包含中小盘股票,不同的融券标的满足了客户对不同类型融券的需求,也扩大了股票价格发现的范围。同时一些国际金融机构也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政府的救市行为导致市场疑虑中国市场的良好发展趋势是否有可能出现逆转。
从中国历史上的经验以及国外成熟市场的做法来看,在市场剧烈波动初期,政府部门如果出面对市场关注的问题进行澄清,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防止出现踩踏事件。在救市进程中,各个监管部门的反馈和步调如果协调不力,就容易使得救市错过恰当的时点,可能导致市场风险不断恶化。
在预期管理方面,需进一步实现与市场的沟通和对管理方法的改善。但从一段时间内观察,市场状态涨跌是伴随着期现货价差调整存在的,股指期货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市场价格发现的作用。
此外,对冲机制和转融券机制不完善,由于缺乏对冲工具,证券公司的自有资金一般通过购入沪深300成分股用于股指对冲,这意味着投资者实际能够融入的标的券更少。关于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的原因 1、融资融券结构失衡 从实践角度,融资业务与融券业务的结构决定了该机制能否实现风险对冲和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运行。